到了第四次咨询,我几乎已经对于引导刘锐正视真相似乎已经黔驴技穷。
可没想到的是,她的话题却突然转移到了她的少年经历:“我的父母都是那种很爱工作的人,大部分的时候都不在家……”
刘锐告诉我,她自小就是一个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听话小孩。只可惜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只持续到6岁搬家之前。那次搬家之后,她发现这新居民区的孩子们有一个“孩子王”
,一个比她足足大了6岁的大女孩,所有的小孩都害怕她,对她言听计从。
刘锐也怕她,也不敢违抗她的旨意。因为别的小孩妈妈都下班很早,放了学就可以被妈妈接走,跟那个“孩子王”在一起的时间就不多。但她不可以,她得自己迈着小腿慢慢走回家,而那个“孩子王”也是自己回家,所以她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就特别多。不仅如此,那个“孩子王”还要求刘锐每天从放学到天黑的那段时间都要陪着自己,刘锐当然也不敢说不。
一直到15岁初中毕业离开家,刘锐几乎每天都和那个“孩子王”在一起。她不光要听她的话,还挨她的打,还要从家里偷钱出来拿给她花。刘锐也跟妈妈说过自己的事情,可是忙碌的妈妈只是简单地回答她:“那你就不跟她玩了呗!”妈妈不知道,小小的刘锐,真的不敢。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你就开始学会了忘记自己的愤怒?因为即使看见了也毫无意义?”我问。
她不说话,平直的脊柱开始弯曲、弯曲、再弯曲,直到她的头深深陷入到两个膝盖之间,直到最后,她整个人就好像一块重重的石块沉到了心理咨询室的沙发之中。
我看着缩成一团她,突然想起上课的时候,曾奇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会对成长的环境上瘾;在痛苦中长大的孩子,也会爱上痛苦中的滋味。”
眼前的这个女人,似乎还是22年前那个对于改变现实感到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小女孩。除了忍耐,她不知到如何处理自己原本十分正常的情感体验。
后记
刘锐的治疗目前还在进行,她的心结不是这样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明白的。好消息是,目前的她已经开始和丈夫开一些小玩笑,互相挤兑对方,也可以对对方的一些安排和提议
表示拒绝,虽然还是常常感到一丝内疚和不合适。
最近的一次咨询中,她甚至当面指出对我的不满——因为我总是在快结束的时候,打断她正在讲述的某一重大事件,冷酷无情地回答她说“好吧,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讨论。”
就这一点,让我为她的成长感到非常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