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妈妈,我恨你》留给观念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这一家人的沟通方式,用歇斯底里或咆哮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妈妈伸直了胳膊用手指指着女儿,而女儿也毫不示弱,同样的方式“回敬”亲生母亲,这更激怒母亲,战争进一步升级。曾有一次,母亲盛怒之下用刀砍伤了自己的女儿。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这家又是怎样的一本经呢? 一个感受不到母爱的女儿,站在了奶奶、爷爷与去逝了的爸爸一边,指责母亲的过错。而同样在家庭中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同时感受不到尊重还有公婆的关爱的媳妇将怨恨发泄在了不听管教的女儿身上。 在这个案例中,心理专家首先分别帮助母女俩探索自我情绪的根源。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问题是婆媳之间的关系;婆媳之间是夫妻关系问题;夫妻之间是原始家庭的问题。女儿混淆了母女关系与母亲与奶奶的关系。之后,则是情绪的渲泄。这是问题的关键。通过母亲当面对女儿道歉先取得女儿的谅解,尽管道歉最后以女儿把问题引向奶奶而结束,母女俩学到的是当母亲情绪稳定下来后,女儿的情绪也会降低。而母亲对公婆的怨恨则是通过喊和撕纸得到渲泄。女儿的结还是打不开的情况下,利用她的偶像的力量,学习许仙的不计前嫌,接纳了曾差点害了自己性命的白娘子,来接纳母亲。最后,母女相拥而泣。母女相亲相爱感动的泪水代替了开场是委屈的泪水。 本文我想说的重点是,情绪渲泄的问题。好像这个家庭不缺少情绪渲泄,争吵过程不就是情绪渲泄的过程,为什么没有起到现场的效果?它们有什么不同? 首先情景不同,当母女或母亲与公婆争吵时,是一种备战状态,而在节目现象感受到的是安全、接纳、宽容的环境;其次,不同在于争吵时的情绪发出去以后没有被接纳,而是被反了回来,致使情绪升级;三是,现场的情绪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而在争吵时,是失去理性的。所以感情要正确的表达出来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www.exinl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