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锦江父子-----“子强父弱”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一路成年》频频上热搜,其中刷屏最多、笑点密集的,要数徐锦江和徐菲父子俩。 而最经典的一幕,是徐锦江在自己做不了饭时,惨兮兮的自白: 如果不来这个节目, 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么无用、无能。 我自己一个人简直生活不下去了。 我不合群,也不够坚强。 我什么都不会,生活都不会, 生存都不会,太没用了…… 说完还哭了起来,这跟银幕上的硬汉形象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成年版的《爸爸去哪儿》,节目《一路成年》以几个明星家庭里的父子、父女在旅行中做的游戏为节目线,展现他们的亲子关系。 徐锦江也是参与者之一。 他在节目里不是在哭,就是在摔跤、逃跑、生病,完全是一个大宝宝的状态。 但意外的是,有这样一个“不坚强”的老爸,却有着一个自主独立,充满包容和耐心的儿子。 节目一开始,徐锦江还没起床,儿子徐菲带着妈妈出了门。 起床没找到家人的徐锦江开始夺命连环call。 一天之中,徐锦江竟然给儿子打了三十多个电话,他不会做早餐,不会点外卖,不会操作电脑……每个生活问题,都需要儿子时时在线给予支持。 儿子徐菲也很习惯这样的互动方式。 节目来到四川乡村录制,高原反应让徐锦江身体不舒服。 他不停地抱怨生火也生不着,徐菲说: 包在我身上了。 晚上睡不着,徐菲搂过老爸说: 我搂着你睡觉吧! 骑马的环节,所有家庭都是孩子坐在马上,只有他们家是他坐在马上,儿子在牵着马。 这画面似乎很传神,徐菲更像爸爸,爸爸徐锦江则像个宝宝,父子关系颠倒过来了。 二、达康书记父子-----“父强子弱” 节目中还有其他几个家庭,对比起来观察,发现很有意思。 尤其是“达康书记”吴刚跟他的儿子。 吴刚有一个特别好的三口之家: 夫妻关系亲密,两人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儿子阳阳正在父母的影响下,读着导演系的课程。 吴刚和儿子出门录节目,大小事件都要打电话汇报,还要在住的地方贴上妈妈的“圣旨”——不要驼背,多吃水果,多喝水。 吴刚夫妇,在儿子心里有着长辈和重量级前辈的双重身份。 但这也造成了阳阳在和父母的互动中,有一定的“矛盾性”。 吴刚夫妻都是特别传统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儿子,不放心这,不放心那。 节目的第二期,吴刚临时要退出节目去拍戏。 走前,他跟儿子交代了一大通——“要坚持、要忍耐、要有团队精神……” 儿子在一旁一边点头一边附和,但脸上却挂着不耐烦和憋屈,表情管理到扭曲。 待爸爸暂停叮嘱的间歇,他匆匆跑出屋子去透气。 对儿子来说,这样的叮嘱,是一种既被关心,又被框住的感觉。 父亲那么厉害,本身就很有压力,这时对一个成年的他处处教导——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孩子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没什么自己可发挥的空间,需要用“透透气”,来给自己撑开一个空间。 曾奇峰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60分的妈妈刚刚好,100分的妈妈很吓人。 因为: 太完美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法发挥, 父母的缺点,是孩子创造力的空间。 创造力,是孩子在幻想层面弥补父母的不完美, 如果父母太完美,孩子就不需要创造了。 作为观众,看到这一幕体会到什么叫“父强子弱”—— 在阳阳身上,是一种无力感; 在爸爸吴刚身上,是一种无可挑剔的全能感。 这刚好跟徐锦江徐菲「子强父弱」的一幕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孩子的独立------需要父母成全 为什么明明父母自己很棒,也在用心照顾孩子,却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事实上,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直在变化: 婴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权威」,父母的庇护让孩子从中形成自己的安全感,学会爱和信任的关系; 但独立,却都是从打破这种“庇护”开始的。 学走路时,孩子就要通过一次次推开父母的手,自己往前走; 刚有自我意识时,孩子就要故意叛逆,不听父母的话,要听自己的; 学术概念上把这叫做“叛逆期”,但本质上是孩子在挣脱父母爱的庇护,找“当自己的感觉”。 对成年初期18岁左右的孩子尤其如此,只不过这次叛逆的幅度更大。 这里的叛逆,不是行为上顶撞父母,而是心理意义上的反抗:确立自我主体性。 让父母的声音退居第二,自己的声音排第一。 此时,父母若对孩子肯定多,他总是被看见,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做事,这个过程就很顺利; 否则,父母若「制造阻力」,孩子将很难打破父母的庇护。 节目中,吴刚对成年儿子的一大堆交代,从他的角度理解是关心; 但对儿子的来说,就是一种「干扰」和「阻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我们本来就想要去做某件事, 但是如果父母把你想做的事情说出来, 我们就不太想做了。 这是因为,人本身具备“向上”的自主动力,但父母过多的叮嘱和交代,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性。 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孩子可能会做完全相反的事情,来捍卫自己的「主权」。 成年期之后,亲子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 父母在变老,孩子一步步变得比父母强大。 父母如果愿意承认自己老去,就完成了一个家庭关系权力转换交接的过程。 显然,节目中这几对即将成年的父子父女,正处和父母很微妙的关系体验中。 有的父母因为太成功,有的父母性格很强势,有的父母对孩子保护比较多…… 他们的庇护都是难以打破的,特别这几个明星父亲都是影帝级别的,这可能都是孩子自我确立的阻力。 越关怀,越愤怒 如果父母这个“天”始终超越不了,对孩子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他们将用尽一生去寻找“认同感”。 电影《盗梦空间》里,在科幻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儿子和强势父亲和解的故事。 富二代费舍的父亲,一手打造了世界第一的商业帝国。 但儿子从小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长大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父亲。 当他的父亲去世,他带着深深的伤痛和遗憾。 作为继承人,面对父亲的产业他有一种信念: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到比父亲还成功,证明自己! 这种无意识想做大做强的力量,令他的对手感到很恐惧。 对手请来盗梦大师们给他的脑子植入一个信念——让他放弃做大父亲产业的想法,以此来瓦解他们家的产业。 盗梦大师们的植入计划围绕着他和父亲的爱恨关系展开。 盗梦大师们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富二代和临终前的父亲相遇,父亲向他展示了自己的保险箱: 那里并不是商业机密,而是自己一直珍藏着的儿子童年玩的小风车。 并且对他说:我一直对你极力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很失望…… (他的意思是你应该成为你自己,你不用向我证明你自己,你本来就很棒。) 看到这一幕,富二代痛哭流涕。 他感到父亲对他的爱和祝福,内在的伤痛也深深地被疗愈了。 醒过来之后,由于潜意识的成功植入,富二代真的决定解散父亲做起来的庞大商业集团,转而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商业计划。 因为从那一刻开始,他相信自己无需再去证明什么,他已经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也得到了更强有力的爱的支持。 他相信无论做什么,父亲都希望他开心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儿子,他个性化的存在,如果没被父亲肯定过,而父亲又永远无法超越,那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这相当于他将一直锁在父亲的“眼光”里,他可能一辈子做了很多事,但其实每件事都在诉说唯一的情感—— 父亲,你看! 我在这里,我做好了。 我足够优秀了吗?我配成为你的儿子吗? 而像富二代费舍,只有释放了这个情结,才能够真正地做自己。 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亲子关系: 父母又优秀又厉害,又关心自己,简直无可挑剔,但孩子就是莫名奇妙地很不爽,就想和父母对着干! 究其原因,是这种父母的关怀里,存在着一种隐形“竞争”。 他们认为,孩子这不行那不行,随意评价他们。 有时候则是打着爱的幌子,过分担心孩子,替他着想。 实际上是在说:你不如我考虑周到…… 就像现在,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后,因为复工,不得不邀请自己的妈妈来帮助照顾小孩、做家务。如果妈妈“做得太周到”,会使得母女两人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微妙的竞争感。 因为父母替你想到、做到、还呈现了很强的能力,把一切事情都处理得很好,但这也代表着孩子的机会被剥夺了! 孩子体验到一个感受——我永远成不了父母那样的大人。 这种挫败,让他们陷入被关怀的“愤怒”中, 但这份愤怒只能憋着,因为表面上父母并没有错啊。 父母越是关心备至,孩子的内心冲突就越剧烈。 四、不成熟的父母和孩子竞争,成熟的父母成全孩子 在生活中,那些始终无法超越的父母,并不一定都是优秀、事业成功的父母,可能只是对“我是你父母,我只想对你好,我又没错”这个信念迷之坚持的人。 实质上,无论做什么关心孩子的事,他们的眼中都没有孩子的感受,而是在宣誓主权,表示“你在我的控制范围内,你并没有成长到超越我的理解”。 他们在对孩子的成长表达否认和恐惧。 因为当一个孩子超越了父母的认知范围,代表了这个孩子在潜意识层面“抛弃”父母,摆脱了他们的控制。 但只要不够成熟的父母,才会恐惧被抛弃,他们的做法就是——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来碾压孩子; 而成熟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和生命力,并且愿意烘托他们成长,也相信与孩子之间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减少。 孩子需要从“胜利”中体验生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成长,其实就是打败父母,让自己成为胜利者。 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毫无顾虑地享受成长。 毕竟,被允许打败父母的人,才有勇气打败别人,成就自己。 (责任编辑:www.exinl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