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人士、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他们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方法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过分溺爱娇惯孩子,不锻炼和劳动,好逸恶劳、家长经常争吵,都是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 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孩子的教养,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 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孩子做错了何事,可以罚其几天不能看电视,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 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十、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十一、18米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其至少保持18米距离; 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十二、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责任编辑:www.exinl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