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学生有40%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早恋的学生人数不仅增多,而且年龄逐渐提前。 在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上,不少家长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强硬禁止,引起孩子强烈反抗,甚至导致厌学失学。大部分家长不懂如何疏导与孩子发生争执。孩子畅谈已经成为了许多父母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从心理角度分析,其实早恋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展,催动个体开始有了同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然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学习压力大,学习枯燥乏味,精神生活的单调,理想和励志教育的缺位,使得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家庭温暖缺乏,孩子感情孤独。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恋发生的概率。 面对孩子的早恋形成,一方面是教育的缺失,从孝道、情感责任、人生理想、性教育等都是非常缺乏的。然而孝是根本,从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才能真正充实孩子的情感和责任,照顾、保护好自己身心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是管理的不严,从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学校,到社会,特别是虚拟的媒体环境都相应受到污染。 不过,对于一些家长由于过分紧张而不断提醒孩子的行为,心理专家表示:家长和孩子缺少健康有效的沟通,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合适的理解与满足;家长如果总是不断地提醒和提防,反而因为心理受到暗示和叛逆心理影响,产生早恋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