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心理咨询,淄博心理医生-金凤凰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都说100遍了他就是不听”| 真正的交流必须做到这4点!

时间:2019-08-29 17:09来源:未知 作者:www.exinli.net 点击:
你有没有这些经历:
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开始满怀期待,最后作鸟兽散,除多了一堆微信号码外,什么都没留下,或许还觉得无奈、无聊、疲惫;
孩子玩手机,你一而再再而三摆事实讲道理,他只是敷衍“嗯啊,下次不了”,然后跑到另一个房间假装复习,下次依然如此;
和伴侣除了谈孩子谈工作谈七大姑八大姨,好像也没啥说的了,好歹想甜蜜一下吧,要么碰一鼻子灰,要么以互相指责争吵结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心情不好翻遍通讯录找不到谈心之人,终于找了一个朋友却发现谈的并不是真正想说的……
你会发现和别人天天说话、天天交流,却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被理解、越来越不想交流、越来越孤单。
温尼科特提出了“交流的不交流”和“不交流的交流”。
以上种种都属于“交流的不交流”,看似热火朝天地聊着,其实你们什么都没说。
对于普通关系,这就够了,至少“你吃饭了吗”与“你离婚了吗”不是一个安全级别的。
所以,看似无用的交流实际是处于安全需要。
就像如果不是非要在同一个电梯里,谁也不愿和别人靠那么近。心理学叫“边界感”,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们互不侵染,彼此独立,又在同一片天空下。

然而亲密关系中,如此尬聊(避免尴尬的聊天)就很“尴尬”了。
你总不会和孩子也说“你吃了吗”“这衣服真漂亮”“最近你又瘦了”之类的;
也不会和爱人说“今天天气不好”“听说哪里地震了”“看你最近气色还不错”之类的。
或许你们真就这样说,甚至还是常态,但我打赌你内心绝不仅限于此,这就是关系的本质:
这个人在你内心什么位置,你就有同样位置的依赖和期待。
所有互动交流就是建立在这个期待的基础之上。

02



生活中,这些常见的聊天、交流都具有以下特质:
更看重谈话内容

注重谈另一个人如何如何,谈单位孩子娱乐八卦,并注重这些事带来的困惑,他们让你开心了、伤心了、生气了、愧疚了等等,然后开始要看法、要建议、要方法、求安慰。
更注重回应

必须要说些什么,你都说那么多了、都那么难受了,我要说说你,骂骂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拉着你去胡吃海喝一通。
更容易随时打断和转移话题

这样的聊天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见缝插针,不分你我。
你在说孩子不听话惹你生气,他也在说这个,只不过他说的是他家的孩子,然后可能说到某某老师还不错,某个班主任真不是东西,也有可能说到淘的那个包如何退货的事儿,最后会达成共识,往往是“中午吃什么”这个终极话题。
更倾向于让他人确认你的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交流似乎变成了某种较量,聊天者心有千千结嘴上却在较劲,总想把自己的看法说明白、说详细、说透彻,目的在于让对方接受和确认,甚至都忘了对方是因为难受才找你聊天的。
人们的交流分为三个级别:走口、走脑、走心。
以上都属于不过脑子的“走口交流”,和过脑子的“走脑交流”。
给你指出来不是否定它们,恰恰相反,这是需要被肯定的,因为它们都是有用的,都满足了人们对安全、对倾诉、对炫耀的欲望,更重要的,它们相对轻松。
这就是为何许多人热衷于各类酒场、聚会,各种滔滔不绝的闲谈,就算不说一句“正经话”,甚至全是流言蜚语和黄色段子,他们也并没觉得难受,相反,他们是满足的。

身在其中的他们找到了“同类”,消除了孤单和寂寞,以及无处安放的闲暇时光,尽管这很肤浅。
人们早习惯了用滔滔不绝和讲道理把自己“藏起来”。
但最终,人最渴望的还是“走心的交流”,就像温尼科特所言:
“藏起来是一种美丽,但不被发现却是一个灾难”。



03

内心深处,我们期待有人愿意发现那个被我们藏起来的自己,并能去理解他,认可他,陪伴他。
这就是“不交流的交流”,很明显,真正的交流、真正的在一起,并不一定通过滔滔不绝你来我往的语言互换。
语言自诞生之日,就有了正反两面的功能:
它不但能描述内心世界,也能阻断内心世界。
这也是心理治疗谈话和现实谈话的最大区别,前者尽可能让双方带有情感地描述内心活动,以减少后者带来的隔离。
所以,当一个人和你侃侃而谈的时候,其实他什么也没说,但这就是他此刻的需要——这是个悖论。
当和孩子讲了100遍“别玩手机了,开始吃饭吧”的时候,其实你什么也没说,但却是你的需要,因为你说了就好像已经尽了些义务,少了些责任。

事实上,走心的交流一点都不轻松,相反它们是沉重的、消耗的。
但带给你的轻松是过了些日子才发生的,那是一种感动的轻松、一种由内而外的轻松,而不是日常交谈那种短暂的、表面的放松。
每次走心的交流后,你会有一种被抱了一会的感觉,这是人类独有的感受,这才是语言真正的魅力,它超越了符号,直抵心灵。

04

你若想和另一个人进行这样的交流,我告诉你这些要点:
第一,就是小学记叙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只不过前面加个“为什么”。
人的情感是流动的,人的发展更是一个连续谱。
那么,是什么让你在生命这个阶段、这个状态,选择这样的环境或场域,和这个人进行一场谈话呢?
仅仅是这个问话,就会打开内心许多故事,你立马陷入对自己整个状态的反思,陷入与这个人关系的思索,陷入藏了许久的秘密与情绪。
比如和孩子,当你一旦考虑三要素,就会思考你的需要、你和孩子的关系、你的期待、他的想法甚至你和伴侣的关系。
再比如你和咨询师,立刻会陷入“我怎么了?我为何如此?为何是他?”这样的思索。
事实上,尽管你还没有和对方开始聊,谈话就已经开始了,就在你紧闭的双唇之间,在你的脑海、心灵中开启了交流的旅程。
第二,把话说完、把话说完、把话说完。
不管是你说话,还是他说话,让自己把话说完,让人家把话说完。
千万别像普通意义上的聊天,随时打断并切换主题。语言之所以成为阻碍,就是因为自然流动时常被中断。
这个答案太简单了,简单到被所有人忽略,但却是所有交流最本质的核心。
有时仅仅如此,改变就发生了,沟通就有效了,就这么神奇。
这又很不简单,你可以试试:聚焦地、走心地、专注地听一个人连续诉说。
生活中,孩子和你说话、伴侣找你聊天、同事找你说话、闺蜜找你唠嗑,你尽可能别说话,看着他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里,完了你问他的感受,告诉你,他的交流已成功了一大半。
因为此刻,你舍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怀抱,能让一个人安全地在你面前“独处”,这便是在场的品质。
同样道理,若有人给你提供如此品质性在场,你也是幸运的。
说白了,正因为在早年父母没能力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在场,很多体验才被中断,才会出现各类问题。
特别是刚开始的交流,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传递你在场的信息,传达你倾听的感受。
第三,你(他)到底在说什么?
太多时候,我们想说的并不是真正想说的。
所以,真正的沟通需要不断证实:你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心理咨询技术叫循环提问,也叫澄清。
潜意识特别喜欢映射,比如谈另一个人、谈孩子、谈糟心的事,其实是在委婉地谈你们彼此。
这不太好理解,至少有一点你清晰即可:
所有交谈内容都是次要的,重点是交谈时对待彼此的态度。
比如孩子在谈与同学的矛盾、爱人在谈老板多么抠门、朋友在谈那件事让他多么伤心……
此刻你是理解的、关注的、认可的、接纳的,还是觉得没意思、小题大做、无病呻吟、其实他也不对?
我们的时代和文化都在强调这个人说些什么,而不是这个人存在本身,走心的谈话中心永远是此时此刻的你和他,而不是任何其它。
所以,你需要不断澄清你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他想说的到底是不是这个?
要绝对聚焦、反复提问,最后凝缩成很简单的句子:“其实,我很爱你”“事实上,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我不愿看到你比我强”这类的。
如果你和爱人、孩子有过这样的交谈,你就会知晓最想要的东西,然后才知道是否能彼此满足。
第四,感受你的感受。
谈话是表层互动,真正的沟通是此刻你的真实感觉。
一边诉说又一边烦躁时,诉说不重要、烦躁重要
一边允许孩子玩手机一边生闷气,允许不重要,生闷气重要
笑着说一件悲伤的事情,悲伤不重要,你的笑重要
一边表示很愿意说给他听一边又很害怕,愿意不重要,害怕重要
明白了吧,所有语言此刻让位于感受和行为,因为行为是感受驱使的结果。
有一次,我去找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他一边热情接待我,说着很想念我的话,一边看表,我就知道,我们接下来的谈话或许只属于那种“交流的不交流”了。

因此不论在谈什么,若你出现了某种感受、情绪,就要立刻打住所有谈话,优先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并充分探讨,之后才可以继续。
这个感受不表达,后面所有交谈都是废话,毫无价值。

05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上环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流的对象,你一见这个人就烦,所有交流都是白扯。
重点是“烦”,等你不烦他了再去找他吧,或者找一个让你舒服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应该让你舒服的人,那个“应该”是你的期待,不是事实。
比如你觉得爱人应该认可你、孩子应该听你的话,那不是交流,是单方面协议,很容易从沟通变成冲突。
那怎么办?
没有办法,你对这个人没有办法,你只负责为自己想办法。
改变一段关系,你首先做到让对方舒服,才有可能改善;若先找让自己舒服,就要先迈出第一步,但要准备好失望,与此同时,才有希望。
记住:不是在一段关系里你变了,而是你变了所以才在一段关系里。 (责任编辑:www.exinli.net)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