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心理咨询,淄博心理医生-金凤凰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9岁儿子的幽默,让我看到四代人的超越

时间:2019-07-31 16:22来源:未知 作者:www.exinli.net 点击:
最近一档热门的节目《不想说特想听》引发了大家讨论。

一位时尚男公关邀请妈妈了解自己的工作,但事实是他想借这个节目,告诉妈妈他藏在心里多年的心结。

而在短短30分钟的对谈中,母子两人,有3次因沟通不了而愤然离席。

儿子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妈妈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至少不要再事事责备他,时时监控他,要求他白手起家买房买车,让他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活得像个无家可归的人。

而妈妈那些坚定的回应,却不是儿子想要的。


他跟妈妈谈感受;

妈妈跟他谈挫折教育

儿子:我就是靠这极少的童年美好回忆撑着活到现在的,好累。

妈妈:要从小让你有跌撞感、挫败感,你才能长大,我知道你会恨我,我认了!

他跟妈妈谈阴影;

妈妈劝他豁达一点。 

儿子:我没有自己的门锁;我在洗澡你可能就进来了;小时候日记,一定要看;我的手机砸了好几台;我去谈工作,你跟踪我……

妈妈:可以翻篇吗?人要往前看。豁达一些。大了,成人了。

他跟妈妈谈真实的自己;

妈妈叫他面对现实。

▼儿子:妈你知道吗?我每天活得像傀儡一样。

妈妈:你能面对现实一点吗?

交谈到最后儿子受不了了:

我要的是一个妈,你懂吗?

说罢,他摇了摇头,无奈地下了个决定:算了…… 

随后起身离场,再也没有回到对话桌上。

作为观众,看得揪心的点在于,

儿子在外面已经很难了,回到家他还得带着面具做妈妈想要的儿子。

当儿子勇敢卸下面具,妈妈却一眼都不愿意看。

他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被理解,妈妈却接收不到、也不认可;

她回应给儿子的永远是硬邦邦的事情和道理,留儿子一人在原地疼痛、绝望。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们发布的一篇文章,一位读者愤怒地留言道:

你们又开始给父母加责任!谁又理解过父母自己的成长环境呢?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也收到另一条留言:

最该看这篇文章的是我爸妈,但我知道他们永远不会看懂!

显而易见,第一条来自父母,而第二条留言者,是子女。

这两个留言,巧妙地解释了一个现象:

父母在等孩子道谢,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但遗憾的是,他们通常都等不到。

就如节目里的母子,儿子希望妈妈改变,妈妈却只觉得儿子不够成熟。

最后两人相互看不见对方,不欢而散。

父母以为自己爱孩子,但有时候,孩子感知到的却是相反的。

在父母面前,孩子们感觉自己在一座大山前奋力地活着,争不过,说不服,斗不赢。

好像除了绕着走,别无它法。

就如节目里的儿子说:我今年27岁,作为孩子,跟父母这么疏离,我挺可悲的。

心理咨询师刘颋颋曾在团体中问我们一个问题:

如果父母不能如你所愿地去爱你,你该怎么办?

面对无法改变的父母,作为孩子通常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恨他们。

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发泄恨意。

恨是将自己从家庭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

但长远来说,只有恨,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可能有副作用。

在咨询室中,我们常见到一边恨父母,一边认同父母的人。最终自己不经意之间,就变得跟父母一样。

第二种:认命。

认命有两种形式:

认同

你这样对待我,那我也这样对待你;

你挑剔我,我就用你的标准挑剔回你。

放弃

放弃跟父母真实的沟通,甚至断绝联系。

就像节目里的儿子,他最初的心愿,就是打破跟妈妈这么多年的疏离。而聊到最后,他只感到累、无奈,一句“算了”放弃了沟通。

在这样无解又无望的关系困境里,幸运的是,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

用游戏的心态,赢他们。

恨和认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但也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甚至,因为与父母的关系如此重要,所以你会不知不觉地把这种被动复制到你其他的人际关系中。

无论你在外边多有成就,这种被动、无助的阴影会跟随着你。让你在与朋友、同事、伴侣的关系中,也成为被动的那个。

而赢,需要你主动出击,而不是在原地等待父母做出改变。

它意味着你要接受客观现实——我的父母无法改变;

并且开始面对你自己——我要如何爱自己?

也意味着你要独善其身,敢于去获得你要的、而他们未曾给得到你的尊重、独立、平等、真实,以及爱等等。

怎么赢?

在我开设的即兴心理戏剧团体里,有这么一个剧情:

男主带女友回家见父母,但妈妈不喜欢儿子带女友,这时该怎么办?

第一场演绎:

儿子带着谈了两年的女友回家见父母。

强势的妈妈,根本不把女朋友当回事,还当着她面,直言要儿子去跟某个商业伙伴的女儿相亲。

儿子好说歹说,但妈妈就是不接受,甚至还扬言如果不听话,就断绝母子关系。

最后剧情以无可奈何的男主眼看自己的女朋友哭着跑了结束。

第二场演绎:

儿子再次回家,希望劝服妈妈接受女朋友,妈妈依然一副“我是你妈我最大”的架势。

现场陷入了僵持,而一旁的女朋友有点恨铁不成钢。

此时,作为带领者,我做了一个干预——

让这个扮演女朋友的女孩去反串扮演男朋友,男朋友也反串,扮演女朋友,两人角色互换。

第三场演绎:

一个新男友、新儿子的形象产生,场面发生了逆转:

新儿子独自回到家,不再央求妈妈接受,而是向父母宣布自己的决定:

我与我女朋友交往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我带女朋友来,是来告诉你们一声的,不是来征求你们意见的。现在你们也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决定。

儿子讲这段话的时候,冷静,温和,反而,这时的妈妈不再咄咄逼人,开始松口了……

这场反转的剧情,诠释了“不带敌意的坚决”是怎样让角色实现对妈妈的超越的。

内在的力量,是可以通过言语发挥作用的。

但在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

你对自己的定位。

当你是「祈求」的姿态时,你在父母面前对自己的定位是低的,无论你有什么想法、意见、主张,都会引起父母各种指点、指挥、不放心。

当你是「告知」的姿态时,你在父母面前对自己的定位是平的,他们能感受到你自我的力量,他们知道你已经可以为自己负责了。

虽然说“人生而平等”,但在我们的文化情境里,没有多少家庭的父母觉得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和自己平等的。

尤其是孩子在从青年到成年,甚至从成年到中年的过程中,都能不断地感受到这种不平等。

父母有时会自视为可以左右甚至主宰孩子的人生选择或方向。

当冲突出现又不可调和的时候,双方都苦不堪言。

面对父母,没有平等,很难从他们手中赢回自己的人生。

回到那3场演绎,现实是,很多人无法一下字变成那个雷厉风行、用“平等”打破“控制”的新儿子。

因为这往往需要我们内心有个觉察,并从这个觉察中获得力量,才能平等、温和、坚定地与父母相处。

而这个重要的觉察,就是:

我已经超越了我的父母。

可以说,在很多受困原生家庭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避免在新的家庭中,重复过去的悲剧。

但要意识到这种超越,很不容易。

在《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方式,那就是:了解自己的家族史。

像一个科学人员一样,带着耐心和坚持,去问问题,带着好奇去了解和观察,但不带个人评价。

我的朋友大伟在一次吵架经历里,窥见了家族链条一个部分。

大伟因为一件事和父亲的意见不一致,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他的父亲放下一句“你是我儿子!你就得听我的!” 然后带着怒气就甩门离开了。

这时,大伟儿子走过来对他说:"爸爸,我知道为什么你很多地方比不过我了。”

大伟听了一愣,觉得这小子好像是看了热闹还来嘲笑自己。

“因为你爸爸比我爸爸的差太远了,他都不懂好好和他的儿子说话的。”儿子说完还翻了个白眼。

大伟被这个意外的、又很有水平的表扬舒服到了。

他9岁的儿子无意中作了一次裁判,把“懂得好好说话”奖颁给了他。

这么多年,大伟父亲的种种强势一直让他很难受,他好像从来没有机会在任何冲突中和父亲好好说话过。但在自己的儿子面前,他一直希望能做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父亲。

事后,大伟找了父亲再次谈起这次的争执。

问他,为什么当时那么愤怒,还摔门走了。(客观表达)

冷静后的父亲解释说,之所以甩门离开,是因为他担心自己会出手打人,再不走开,就可能忍不住了。

在随后的聊天中,父亲还谈到了祖父,父亲从小是被祖父打着长大的……

到了自己为人父的时候,觉得无论怎么说也不能打孩子,虽然自己脾气也不好,但一直坚守着一个底线:不打孩子。

大伟想到儿子给自己颁的“好好说话”奖,泪水涌入自己的眼框,比起祖父来,自己是否应该颁一个“不打孩子”奖给父亲呢?

回家路上,大伟想到儿子9岁就波澜不惊了,长辈发生了严重的争吵,还能在关键时候幽他一默,换了自己可能就害怕得躲起来了——

儿子的心智已经超越了父辈,跳出了家族的强迫性重复,这当然也是一代代超越的结果。

想着4代人的互动,大伟觉察到了这个「超越」,笑了出来。

他也终于可以放松一些,去更加坚定地支持自己,用一种平等的状态去面对上一辈人。

这种超越,或许正在不同的家庭上演着。

“虽然我爸(妈)那样对待过我,但我不要那样对待我的孩子。”类似的话,我在咨询室听过若干次数。

在超越父母的这个事上,不应该是他们简单粗暴对你的时候,你打回他们;也不一定是他们叱责你的时候,你用更高的分贝对他们吼;而是——

你用自己发展出来的更成熟的心智面对他们。

作为晚辈,你可能永远改变不了身处局限中的父母了,但你能让自己活得更好更从容、能尽自己所能爱下一代。

大伟的情况能让我们看到了改善的大趋势。

我们如果从积极的层面看,无法超越的父母们就像是巍峨的高山,他们有多难搞,你的人生游戏难度就有多大。

作为子女,真正出到社会之前,如果能先在家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是相对安全的环境),打打怪、升升级,积攒经验值。

等有一天真的在社会上遇到大BOSS的时候,你也有勇气迎难而上,因为这阵势你见过,甚至赢过。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父母不能如你所愿地爱你,那么你该怎么办?

我想,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超越你的父母。

超越父母,不是去做给他们看,更不是去攻击他们;

而是想方设法地在各方面完善自己,以一颗游戏之心告诉自己,虽然他们调高了游戏的难度,但你保有通关的希望。

对于深陷亲子关系冲突、无解无望的双方,这样做无疑是双赢的:

对于子女而言,能够跳出家庭的循环,掌控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对父母而言,心悦诚服,输了,其实也是赢了。

因为输给更高版本的自己简直是一种荣耀。

有人也许会说,我的父母很强势,我赢不了。

其实,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

强势,只是他们的一个外衣,当孩子能够超越自己的时候,父母就会变回孩子。

在你赢之前,父母连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等你赢。

但我们希望,父母不要故意创造这样的困境给孩子。

爱和真实,永远是最强的武器,也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你的父母如果没有爱和真实的能力,超越父母、独善其身,是你下一代生活在爱和真实家庭的开始。

当不了“富二代”,就当个“富一代”吧。 (责任编辑:www.exinli.net)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